冒泡排序已经对算法进行有优化,但仍然不是最优。鸡尾酒排序又叫快乐小时排序,它基于冒泡排序又做了一点优化。博客中给出了鸡尾酒排序的优化版本。
鸡尾酒排序
原理
回顾冒泡排序的思想:
冒泡排序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像一个小气泡一样,根据自身大小,一点一点向着数组的一侧移动。算法的每一轮都是 从左到右比较元素,进行单向的位置交换。
那么鸡尾酒排序做了怎样的优化呢?
鸡尾酒排序的元素比较和交换过程是 双向的。
举个例子:
有8个数组成一个无序数列 {2, 3, 4, 5, 6, 7, 8, 1},希望从小到大排序
冒泡排序过程省略,可以看出来,需要将1进行7轮排序。
按照冒泡排序,事实上,2到8已经是有序了,只有元素1的位置不对,却还要进行7轮排序!!这明显不合理,需要改进。
而鸡尾酒排序正是要解决这种问题。
鸡尾酒排序过程
那么鸡尾酒排序又是什么样的?下面看看详细过程:
数列{2, 3, 4, 5, 6, 7, 8, 1}
第一轮(和冒泡排序一样,8和1交换):
交换后 {2, 3, 4, 5, 6, 7, 1, 8}
第二轮:
反过来 从右往左比较和交换:
- 8已经处于有序区,我们忽略掉8,让1和7比较。元素1小于7,所以1和7交换位置:{2, 3, 4, 5, 6, 1, 7, 8}
- 接下来1和6比较,元素1小于6,所以1和6交换位置:{2, 3, 4, 5, 1, 6, 7, 8}
- 接下来1和5比较,元素1小于5,所以1和5交换位置:{2, 3, 4, 1, 5, 6, 7, 8}
- 接下来1和4交换,1和3交换,1和2交换,最终成为了下面的结果:
{1, 2, 3, 4, 5, 6, 7, 8}
第三轮(虽然已经有序,但是流程并没有结束):
- 鸡尾酒排序的第三轮,需要重新从左向右比较和交换
- 1和2比较,位置不变;2和3比较,位置不变;3和4比较,位置不变……6和7比较,位置不变。
- 没有元素位置交换,证明已经有序,排序结束。
以上就是鸡尾酒排序的思路。排序过程就像钟摆一样,第一轮从左到右,第二轮从右到左,第三轮再从左到右……
原始实现
下面这段代码是鸡尾酒排序的原始实现。
代码外层的大循环控制着所有排序回合,大循环内包含两个小循环,第一个循环从左向右比较并交换元素,第二个循环从右向左比较并交换元素。
1 | public class CockTailSort { |
鸡尾酒排序进一步优化
在将冒泡排序的时候,有一种针对有序区的优化,鸡尾酒排序也可以根据这个思路来进行优化。
回顾一下冒泡排序针对有序区的优化思路:
原始的冒泡排序,有序区的长度和排序的轮数是相等的。比如第一轮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1,第二轮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2……
要想优化,我们可以在每一轮排序的最后,记录下最后一次元素交换的位置,那个位置也就是无序数列的边界,再往后就是有序区了。
对于单向的冒泡排序,我们需要设置一个边界值,对于 双向的鸡尾酒排序,我们需要设置两个边界值。
1 | public class CockTailSort { |
代码中使用了左右两个边界值,rightSortBorder 代表右边界,leftSortBorder代表左边界。
在比较和交换元素时,奇数轮从 leftSortBorder 遍历到 rightSortBorder 位置,偶数轮从 rightSortBorder 遍历到 leftSortBorder 位置。
复杂度及稳定性
鸡尾酒排序的优点是能够在特定条件下,减少排序的回合数;
缺点是,代码量几乎扩大了一倍。
至于能发挥出优势的场景,就是在 大部分元素已经有序 的情况下,比冒泡完美版还要好。
但是鸡尾酒排序即使优化了,时间复杂度也是O(n^2),和冒泡排序的是时间复杂度相同。